首页 > 饮食常识 > 静,心如止水,静,养身修性。如此就好。

静,心如止水,静,养身修性。如此就好。

时间:2024年7月3日 分类:饮食常识 浏览量:11

一、静,心如止水,静,养身修性。如此就好。

形容心境平静,毫无杂念

比喻一种心态,平静面对一切,是比喻我们心灵处于某种宁静、清晰的状态。它让我们能如实、准确、客观地反映身心内外各种现象。就好比平静的水面,能如实、不扭曲地反映岸边的景物。有时,我们把这种状态也比喻为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。 造成我们的心灵不宁静的原因是我们的妄想与贪欲。它导致我们本来完整、清晰的智慧变得昏蒙、扭曲,看不清事实的。就好比水面的风,弄得本来平静的水面波澜翻滚,水中的倒影也变得支离破碎,甚至看不清。 心如止水还有一个含义是,当一件事来临的时候能如实地反映,当它过去以后,心里不留一点痕迹。所谓雁渡寒潭,物来即现,物去不留。

二、心则静,静则修对吗

无念则静,静则通神,静能养生,静能开悟,静能生慧,静能明道。古往今来,凡圣人贤哲,立德立业者无不以静为修,从静入手。若不能静,便难成大器。心静则清,心清则明,心明则灵,心灵了就聪慧清醒。心静乾坤大,心安理数明,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,大彻大悟。

三、静坐(打坐)是养生保健,延年益寿的好方法。

延年益寿的好方法主要是有好的心态,和动静结合,合理的生活习惯。

四、静可坐,不可思。请指点迷津。

此话出至明朝郑瑄的《昨非庵目纂》,明朝陆绍珩的《小窗幽记》亦有此句。

这句话是道家养生、修炼的方法,意思是:静下来可以坐一下,但是不要去胡思乱想。是一种坐忘法。庄子说:隳肢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通,此谓坐忘。

道家认为,一切行为都是对身体多余的支出,思考不仅仅是大脑得不到休息而且是产生欲望和各种妄想的来源,因此一直提倡少思寡欲。

我们在安静下来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思考或者做白日梦,道家认为这并不是静,真正的静是什么都不想,什么都没有,达到一种空、无得状态。所谓:死心养气,息机纯心,潜心于渊,神不外游,心牵于事,火动于中,火动于中,必摇其精。心静则息自调,静久则心自定。死心以养气,息机以纯心。

如何达到,初学者可先用数息法,也就是数自己的呼吸,把精神集中在长呼吸之中,慢慢地把数呼吸这件事也忘记,就成功了。这就是司马承祯所说的因存想而得,因存想而忘也。

现在佛家坐禅,道家坐忘,很多都采用数息法入门,然后存想法,达到能快速入定的地步。

这类方法网上应该也很多,可以搜来看看。

个人建议,先读书,读经,在理论上有一定基础,再来做这类事,不然可能是事倍功半,甚至走火入魔的危险(就是不但不能静,可能造成反效果)。

读书可以包括佛、道、儒经典,循序勿泛滥。勿妄想,勿聚谈,了大义,知止勿积凝。注意,经典没有冲突,不要去执着你不赞同的部分,但选得心会意之处。

三楼真搞笑,我除了摘抄经典,哪个是复制的?

五、古人如何打坐入静养生

古人喜欢在静中养生,就连儒生都要在打坐中入静调息。尤其是道家,还要把修炼分成几个阶段: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、炼虚合道。人在静心凝神中打坐,确实能起到养生的作用,可以使神有所养、气有所化,从而使肾阳充足、精不泄漏。中国古代提倡,人体养生要以松、静、自然为原则,在打坐中炼精化气、化神助阳,帮助人静心入定、排除顾虑,从而使人的心神宁静、身体健康,达到去除疾病的目的。

入静,简言之就是静坐。就是盘腿打坐,精神内守。具体方法为:两腿双盘或者单盘,两手结印——两手四指上下重叠,两个大拇指自然对接。深呼吸,脑中排除一切杂念,闭目静坐至少要在三十分钟以上。人体在静坐时,人的呼吸频率变缓,心跳也会减慢,身体肌肉的紧张程度就会得到舒缓,身体彻底的放松下来,所得到的休息甚至远远超过睡眠,所以现代医学称入静为“更高级的休息”。当然经常打坐,也能大大提高人的睡眠质量。

中医认为,入静和炼气的最高境界,是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真空状态,人体的精、气、神形成的气脉与能量,在身体内循环一周后,又会返回复归到肾元,带回新的精气,就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在肾的命门穴,人的生命质量由此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。此为入静能够使人“阳足”。

中国古人在入静中,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。尤其是那些出了家的修行人,为了能清心寡欲、不被干扰而达到更好的修炼效果,都喜欢藏在名山大川、深山老林里,或者结庐而居,或者干脆住在山洞里,深居简出。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就可以灵活运用了,可以利用别人用来娱乐、休息的时间随时入静,姿势也可以更随意一些。

入静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清晨起床后,或临睡前的这两个时间比较方便。当然古人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子夜时分打坐,或者选择正午阳气最足的时候。而现代人不必那么讲究,可以随时随地进行,每次最好能维持三十分钟以上的时间为宜。像这样长期的坚持打坐入静,有意识地通过排除私心杂念来彻底放松身心,必然会使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六、各种道家养生、静心之法

养生之术有四:一是少私。私是万恶之源,百病之根。少私多寿。二是寡欲。纵欲必招祸染病。寡欲多寿。 三是清静。庄子认为静默祛病。清静多寿。四是豁达。他认为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。豁达多寿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微信扫一扫打赏